據《新快報》報道,7月中旬,中小學生紛紛進入暑假,可廣州小北路小學的家長們向記者報料,在去年8月小北校區裝修完9月開學,孩子在里面就讀二年級,在一年里多名孩子出現流鼻血、頭暈等身體不適的情況。在7月11日收到校方要求搬至裝修后的其他校區,這時家長坐不住了,紛紛找學校要求解決問題。校方就此回應,家長反映裝修問題,僅是墻體外立面的改造,微改造后的校區將全面檢測,符合標準后再進入。
對于家長們的反映,校方始終堅稱裝修符合標準,且不說校方一家之言有沒有權威性,事實上,在許多相關事件中,并不乏一邊檢測合格另一邊還在流鼻血的尷尬。看似吊詭的結論,其實并不矛盾,以跑道為例,這方面的標準是《合成材料跑道面層》,這一標準主要是為保護運動員身體和進行訓練、比賽而設計的,屬于技術標準的范疇,并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環境質量安全標準。這些都折射出針對設施建設和場所裝修環保安全標準的嚴重缺失。
此外,尤其關鍵的是,學校有著與其它公共場所更明顯的差別。學校空間比較集中、密集度大,學生在校時間長,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身體機能還不成熟,對污染的耐受性更差。這些特殊性,決定了校園教育場所對環保的要求應該更高更嚴格。換言之,科學嚴格的體育場館環保安全標準并不必然適用于校園體育場,就算達標也不必然保障孩子們的絕對安全,類似的還有教室室內裝修和器材選用。
所以,學校裝修亟需補上規范的短板。其一,有必要從校園的環境特點和中小學生的身體特點,制定校園環境質量的控制標準,既包括空氣環境質量指標,也包括各種有害有機揮發性物質指標,無論校園是否裝修,都必須保證達標,而校園裝修須受到控制標準的約束,加強日常監測。
其二,應建立學校與社會設施建設及裝修相區別的專屬的規范。應當順應社會的呼吁,使用綠色涂料和合格桌椅,嚴格控制跑道塑膠化面積占比,減少盲目依賴。
其三,賦予家長委員會對學校設施建設與裝修,更明確更剛性的監督權利,家長代表參與裝修方案的審定、裝修過程的監督、共同協商指定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等等,形成有效監督制約。